我校“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8月30日,中国电子学会在我校主持召开由我校吴建平院士主持完成的“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的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15位专家组成,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院士任主任委员。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总部党委书记张宏图主持,我校网络研究院、计算机系以及中国电信、华为公司、新华三公司等单位的20余人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薛其坤出席会议并致辞。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研制报告、技术报告、演示汇报、应用报告,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审阅了查新报告、测试报告和资料审查报告,一致同意通过“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成果的技术复杂度高,系统研制和形成国际标准难度大,创造性、创新性强, SAVA体系结构属于国际首创,SAVA体系结构、接入验证SAVA-A、域内验证SAVA-P、域间验证SAVA-X等四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网络空间国际竞争的“卡脖子”技术。当前互联网体系结构缺乏安全可信基础,是全球互联网及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安全可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我校计算机网络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我校从1998年开始研究下一代互联网,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2008年发布了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的第一个国际标准——RFC 5210,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鉴定。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我校联合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这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和坚持不懈的研究,进一步取得了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和国内互联网技术标准,并得到了产业化推广和规模化应用。

鉴定会现场

鉴定委员会专家与研制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