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究院举办“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座谈会暨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

       2025年7月7日,网络研究院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办“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座谈会暨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院长徐明伟、副院长张超、教学委员会主任段海新、学生代表以及来自中关村实验室、航天科工、中国华电、航天科技、中国华能、中国移动、奇安信集团等七家联合培养机构的代表共同出席了座谈会及签约仪式。本次活动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网络安全领域人才。会议由网络研究院教学办主任张甲主持。
       网络研究院教学副院长张超详细介绍了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背景、目标及实施进展。该项目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强化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为网络安全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张超介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相关情况

       在企业代表发言环节,各合作企业高度肯定了清华大学的学科优势与人才培养成果,并介绍了针对高校联合培养制定的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各企业纷纷表示将全力配合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实践沃土,为导师提供产业视角,为创新提供应用场景。
       在举行的协议签约仪式上,张超代表网络研究院与各联合培养单位共同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

与联合培养单位签署联合培养协议
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中关村实验室、航天科工、中国华电、航天科技、中国华能、中国移动、奇安信集团)

       学校导师代表段海新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工程硕博士培养是校企共同承担的责任,希望能通过专项合作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重大工程实践中创新成长。校企将以联合导师组为纽带,持续深化产教协同,培养实战型创新人才,实现企业发展和高校育人的双赢。

学校导师代表段海新发言

       企业导师代表奇安信科技集团的应凌云博士指出,依托企业独有的数据资源、联合实验室和赛事平台,学生既能参与前沿技术攻关并产出高水平成果,又能将研发成果直接反哺产业应用,可以实现工程能力与学术创新的双向赋能。

企业导师代表应凌云博士发言

       学生代表2023级博士生吴越同学表达了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期待,表示将珍惜机会,努力成长为兼具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学生代表吴越发言

       网络研究院院长徐明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工程硕博士培养需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顶天立地”的关系,平衡学术前沿研究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二是校企管理协同的关系,构建互补的学生支持体系;三是学生身份双重性的关系,既要保障科研容错空间又要强化工程责任意识。他建议通过校内外导师深度合作,建立可持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范式。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是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希望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构建更高效的校企协同机制,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徐明伟总结发言

       此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网络研究院与各企业的合作培养工作进入新阶段,网络研究院将持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签约仪式合影留念